版权所有©两弹城旅游景区 | COPYRIGHT ZGLDC.NET 2019
绵阳金石文化全案策划
学生感言(二)
UPDATA:2021/12/16 | 作者:绵外港澳台学生 八年级(12)班 谭思雯 | 来源:系统发布

      很巧妙的机会,能和校友们一起参观两弹城。两弹城,是原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(九院)旧址。1965年8月,九院根据“加强三线建设”和“要准备打仗”的部署,从 青海 内迁 绵阳 梓潼  ,扎根于此二十余年。  

     著名科学家王淦昌、朱光亚、于敏、陈能宽、周光召、程开甲、彭桓武、郭永怀、邓稼先等,肩负党和人民的重托,怀着为国争光,为民族争气,为人民造福的愿望,都云集到这里。

     50多年前,在物质技术基础十分薄弱的条件下,广大科研工作者在茫茫沙漠中风餐露宿,培育了“热爱祖国、无私奉献,自力更生、艰苦奋斗,大力协同、勇于登攀”的“两弹一星”精神,创造了成功发射“两弹一星”的科技奇迹。站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,大力弘扬“两弹一星”精神,有利于激励广大科研工作者保持锐意进取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敢闯敢干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,脚踏实地、苦干实干,创造无愧于新时代的辉煌篇章。

    当年的厂房,防空洞如今都还完好无损的保留在这里。生产、制造过各种核武器装置的厂房。它们看上去平凡无异,曾经的岁月峥嵘,已经随着人的搬迁被继承、被开拓。而曾经为了躲避敌人而被迫修建的防空洞,也已经被重新修整,成为了学习历史的最佳去处。

     从防空洞里走出,心中不由得感慨万千。生于和平年代的我们,即使看着当年的遗存,可能也无法体会当年紧张局势的万一。没有切过肤,怎么知道那是怎样一种痛。和平 不是天生就有,是一代代前辈们抛头颅、洒热血、豁出性命为我们换来的。

     我们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,更应弘扬“两弹精神”,学习当年科研工作者们不畏艰险,一心报国的优良品质,好好学习,努力为新中国的建设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。那些为祖国隐姓埋名,无私奉献的科研工作者们——瞧,今天的盛世,今日的中国,如你们所愿!

TEL:0816-5380866
两弹城旅游景区版权所有 | 绵阳金石易佳全案策划
相关内容信息版权归景区所有,未经允许,不得转载!
为了您的浏览质量,请您跳转是PC端网站!

立即跳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