梓潼酥饼,是四川梓潼的传统名特产品,原名“薄脆子”。主要以小麦精粉、菜籽油、化猪油、一级白糖、芝麻等为原料,采用传统工艺和独特配方制作。旧时用木炭火,现采用红外线炉烘烤而成。其形如满月,色泽浅黄、光泽明亮、酥纹均匀清晰,香而酥脆,入口化渣,余味回香淡雅,为梓潼三绝之首。被誉为食中佳味,馈赠上品,进口酥脆,遇湿消融,酥香可口,余味回香,破分层薄如纸,酥松油润而不腻,未齿脱尽者皆可享其味。
梓潼酥饼的产生要经过4个步骤,首先是制酥,用菜籽油下锅烧热,端离炉火,慢慢倒入白面粉迅速搅拌均匀后,起锅盛入盆内待用;然后和面,将面粉搓揉成表面发光的硬面团,再将剩余的碱水洒入,并用拳头在面团上压,使碱水渗入面内。然后将面团移在面板上用力搓揉到有韧性时拉成长条,抹上清油,摘成面剂;接着开始制饼,将搓成的长条压扁,再用小擀面杖擀成约5厘米宽的面片,逐片抹上油酥、撒上椒盐,右手拎起右边的面头,向外扯一扯,再按3折折起来,每折长约20厘米,然后由右向左卷,卷时要用右手指微微往长扯,左手两指撑面片两边往宽拔,边扯边卷成10余层,再将剩余面间扯长扯薄,抹上油酥,扭成蜗牛状;最后是上鏊,将面团压成中心稍薄,直径约7厘米的小圆饼。在鏊内倒入油,将小圆饼逐个排放在鏊里,鏊下的火力要分布均匀,达到火色均匀,两面酥黄出鏊即成。现代,梓潼酥饼的品种由过去单一的甜味发展出柠檬、香蕉、椒盐、蛋香等8种口味,并且有盒装、套装的不同包装规格。
唐代,据传唐玄宗李隆基入蜀时,途经梓潼上亭铺,地方官员以酥饼贡奉,玄宗尝之赞不绝口,后上贡朝廷,遂成为“贡饼”从而扬名,于是蜀中梓潼酥饼在长安渐为人知,时有谈及,并称之为贡饼。由此可见其生产历史当在千余年以上。